今日,《中國交通報》刊登《生態協奏曲縈繞成渝“心” —蜀道集團樂資銅高速綠色低碳公路建設紀實》對集團樂資銅高速綠色低碳公路建設進行了報道。
全文如下: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稻田染綠,嫩芽生翠,細密而潤澤的春雨中,巴山蜀水春意盎然。
綠水青山詮釋生態之美,生態之美折射發展之變。
一渠江水穿山而來,流淌出蜀道人觀大勢、謀大局的高瞻遠矚。沱江之上,由蜀道集團投資建設的樂資銅高速項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為目標,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能建造試點。
在綠色發展的進程中,樂資銅高速厚植基礎、突破關鍵,致力于污染減下去,綠色生機“增”起來;施工現場“靜”下去,創新活力“動”起來;能耗降下去,工程品質“升”起來……徐徐鋪展開一幅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厚植低碳基因 擦亮綠色底色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強調創新驅動,強化綠色交通科技支撐。
國家有戰略,行業有部署。作為四川交通強省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蜀道集團用行動推動落實,提出“三鏈閉合”“五網融合”建設理念,施工設備“油轉電”、低碳智能建造裝配式組合橋梁、建設智慧高速等舉措在建設中的樂資銅高速遍地開花。
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
在蜀道集團的綜合考量與四川樂資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簡稱樂資銅公司)管理人員的多方努力下,樂資銅高速成功躋身蜀道集團“油轉電”及數字質檢的試點項目,意味著從開工建設起,項目就必須綠色施工、低碳建設。
“一直以來,我們以打造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示范項目為宗旨,以‘二低’為定位、‘三化’為舉措、‘四全’為使命、‘五零’為目標,全力打造高品質、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高速公路,致力于在巴蜀之地樹立生態文明典范工程標桿。”樂資銅公司董事長耿立才介紹,“二低”即低碳建設、低碳運營,“三化”即工程建設品質化、低碳建造智能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四全”即全力推動產業協同、全力推進低碳智能建造、全力推廣數字質檢、全力推行平安智慧高速標準,“五零”即安全零事故、環保零污染、質量零缺陷、進度零逾期、黨建零腐敗。
項目路線橫貫川渝兩省市,其中,資陽被稱為“成渝之心”,沿途有風景秀美的大山群峰、沱江等水源保護區以及尚待開發的旅游資源,地理位置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山水相伴中,樂資銅高速選擇了主動避讓和默默守護。
“我們以連片基本農田為控制因素,主動避讓,采用了靠山布線、優化平縱指標、減少挖填、以橋代路、設置結構物等綜合手段,最大限度地適應地形,減少基本農田占用。同時,路線布設充分繞避生態紅線、飲用水源、地質公園等環境敏感點,盡可能讓路與自然和諧共處。”耿立才告訴記者。更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對沿途主河道及大型河流全部采用了一跨而過的形式,雖增加了橋梁主跨長度及施工難度,但把對河流水質影響降到最低,對自然生態環境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
在設計優化階段,項目苦心探索灌溉涵洞設計與地方農田水利規劃的有機結合。“在公路排水系統設計中,我們一方面通過采用自成系統排水,確保不干擾原有排灌系統;另一方面加強灌溉涵洞設計,進一步強化原有排灌系統的暢通。”耿立才說。
設備“油轉電” 排放做減法
崇山峻嶺中,藍天白云下,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四川路橋)TJ4標2號綜合場站內一批電動混凝土罐車整齊列陣,電動裝載機機組開足馬力大展身手。
“以前,裝載機一旦開始施工,我們在這里講話就必須要靠吼。”樂資銅成都分公司總經理郭世杰說,傳統機械設備在周圍10米噪音能達到67.1分貝甚至更高,而電動機械設備在同樣位置基本上聽不到聲音,能夠為施工人員提供相對安靜的環境,大大提高了施工過程的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環保效益明顯。”郭世杰說,為扎實推進“節能降碳增效”行動,項目從一開始就積極開展“油轉電”試點,計劃引進“一機兩車”電動設備(包括電動裝載機、電動罐車、電動自卸車)投入到高速公路施工現場。
郭世杰一邊說,一邊拿出紙筆算起了“環境賬”。
一臺電動化裝載機每年減排142噸二氧化碳,一臺電動化混凝土罐車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1噸,一臺電動化自卸車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1噸。在樂資銅高速建設過程中,預計將投入760臺新能源設備。整體計算下來,平均每年減少117458噸二氧化碳排放,約等于48040畝人工林一年的吸收量。
打開“一鍵加電”App,充電站列表內各充電樁具體位置以及使用狀態一覽無余。在四川路橋TJ6標1號充電站內,現場工作人員邊向記者展示App功能,邊解釋道:“這部手機是與電動混凝土罐車連接的,我們將罐車和充電樁連接后,通過手機App掃描充電樁,就能即刻為罐車充電,罐車的充電狀態也可隨時通過App查看。”
為保障電動機械正常作業,樂資銅公司引用智能建造測算的全路段充電負荷結論。以樂資銅高速前期建設施工用電需求、施工期間電動工程車充電負荷需求和后期運營永久用電需求為基礎,提出了適當建設10千伏電壓等級送電通道,并在施工現場安裝270個240千瓦直流雙槍快速充電樁,這些設備后期能全部實現手機聯網。由于永久用電遠小于施工用電負荷,項目建成投運后,這些相關充電設施還可直接滿足運營需求。
從降噪減碳到永臨結合,“油轉電”的推行在踐行能耗排放做“減法”的同時,又是如何讓項目實現經濟社會效益做“加法”?
“為支持環境改善、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國家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都有一定的政策幫扶,這些積極的政策為項目的高速推動提供了保障。目前,項目正著手準備的‘綠色信貸’相關工作就是其中一項。”郭世杰說。
接下來,樂資銅公司還將協同項目參建單位,成立項目“油轉電”聯合實驗室,在突破設備續航瓶頸、探索智能充電系統、提升環境適用性能、開發儲能移動電源等前沿課題上,開展長期跟蹤研究,力爭盡快形成一批設備成熟應用經驗,為蜀道集團破解“油轉電”核心技術問題提供決策支撐。
直流雙槍快速充電樁。 本版圖片由 四川樂資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提供全自動智能機械臂助力項目智能建造。
巨型“樂高”搭梁建橋 智慧“頭腦”聯動共享
“思路一變天地寬,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必須推動施工綠色轉型,其中低碳技術創新是關鍵。”樂資銅公司副總經理楊軍川說。
目前,橋梁結構輕量化、工廠化、低碳化施工已成趨勢。在多番對比考量下,鋼混組合梁和低碳智能裝配化組合橋梁在樂資銅高速項目得到應用。所謂“鋼混組合梁”,即通過連接件使鋼梁和混凝土面板形成一個整體,“低碳智能裝配化組合橋梁”則是采用“鋼管混凝土墩柱﹢預應力鋼箱混凝土蓋梁﹢密梁式型鋼組合梁”的裝配化組合結構體系。兩者能充分發揮組合結構性能優勢,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在減輕結構自重,縮短施工周期的同時,增加穩定性和整體性。
“沿線住宅、工廠密集,施工邊界條件復雜,蜀道集團將在眉山市配置一條自動化數控生產線,將預制板及鋼構件生產完成后,運到工地進行鋼、混組裝,然后整體吊裝。”楊軍川介紹。
巨型“樂高”搭建橋梁,江上“不見”施工現場…這不是“黑科技”秀場,而是將在樂資銅高速項目上演的真實施工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樂資銅高速在鋼混組合梁橋面板施工上,摒棄了常規混凝土,采用國內頂尖的CA-RPC(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技術,具有高抗壓、高彈模、高抗拉、輕盈化等優勢,在不改變組合梁結構優良力學性能的前提下,用鋼量可降低25%,混凝土用量可降低40%,結構自重可降低30%以上。
目前,樂資銅高速已經選取銅資項目楊柳灘沱江特大橋的主橋和濛溪河大橋作為鋼混組合連續剛構的試驗橋。下一步,還將在資樂項目積極探索低碳智能裝配化組合橋梁運用。
低碳智能裝配化組合橋梁相較于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輕量化、簡單化、裝配化優勢明顯,預計可節省混凝土用量約50%,現場作業量不超過20%,縮短施工工期約30%,并且鋼結構全部采用了免涂裝耐候鋼,可提高橋梁鋼結構耐久性,降低后期管養難度。
混凝土用量降低、用鋼量降低、結構自重降低、現場作業量降低……一項項成效折射出樂資銅高速在低碳環保施工上的用心,也標注出項目綠色發展的清晰脈絡。
在四川路橋TJ5標項目部大廳內,通過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對施工現場進行實時監控,信息化管理減少了人員流動,降低了設備消耗;在四川路橋TJ4標鋼筋場站內,流水線式的作業流程,數控彎箍機、數控彎曲中心、鋼筋籠滾焊機等一系列數控機械化設備的應用,在降低物料耗費的同時確保場站環境干凈整潔……在樂資銅高速項目,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讓生產工作“降能耗、控得住”,為綠色生產提供“神經系統”和“智慧頭腦”。
作為蜀道集團數字質檢試點項目,樂資銅公司還牽頭組織各參建單位參與了集團建管平臺數字質檢系統功能測試。接下來,通過應用工序檢驗控制系統,各工序驗收在手機App上操作控制,過程驗收照片保存留底的新場景將在樂資銅高速項目持續展示,進一步推進質檢資料數字化、規范化、輕量化。
下一步,項目還將按照蜀道集團發布的平安智慧高速企業標準,借助集團數字高速平臺建設全路段覆蓋、全要素感知、全天候通行的智慧高速體系,全面提升道路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實現多種高速公路智能視頻應用算法與雷達的融合感知,實現“一個指揮控制平臺,全系統聯動共享,大數據融合創新,全面實現路網智能化”的車路協同。
守護沱江一片清 添綠復綠繪新景
“來時綠水青山,走時山青水綠。”這是耿立才銘記于心的底線,也是他時刻提醒團隊遵循的原則。
沱江水域珍稀魚類眾多,生態環保要求極高。楊柳灘沱江特大橋橫跨沱江,作為項目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施工環保更是重中之重。
“在楊柳灘沱江特大橋施工過程中,我們采用裝配式棧橋,縮短搭設時間,減少水體擾動,同時,周邊的護欄桿件也均采用工廠加工,進而減少焊接以及油漆作業對水體的污染。”樂資銅公司工程部負責人楊俊介紹。仔細觀察會發現,在鋼棧橋兩側,特別安裝有雨水污水收集槽和污水處理站,并布設圍油欄,防止污染后的雨水、油污等擴散至江中,污染沱江水質。
橋下施工也有“綠色”文章。根據現場地質條件,楊柳灘沱江特大橋樁基采用氣舉反循環清水鉆施工,每臺鉆機配備兩個棄渣箱進行鉆渣的存放,泥砂分離機分離的鉆渣及泥砂通過渣土車運輸至棄土場晾曬填埋處理,全程避免了將廢棄泥漿排入沱江水域。
無獨有偶,遍布于沿線各個綜合場站的固液分離設備壓濾機也是項目踐行綠色理念的重要一環。
罐車沖洗污水和拌和樓施工污水,經砂石分離機后,細砂能夠得到分類管理,水源則通過管道匯入集水池,收集沉淀后再利用。
場站內的“人工降雨”在防沉降塵上功不可沒。項目圍擋全部采用符合市政主干道要求的“施工圍擋+噴淋降塵”系統,全封閉拌和站頂棚間隔二三米設置噴淋降塵裝置,揚塵監控裝置接入智能管理平臺及手機管理平臺,實時監控,通過物聯網手段自動采集施工場地溫度、濕度、風速、PM2.5、噪音、揚塵等相關數據并進行自動噴淋,同時將數據實時上傳至智慧工地平臺……在各類設備的協調配合下,項目真正做到泥漿不外漏、煙塵不出現。
把美保護起來,讓綠延伸開來,樂資銅高速把綠色施工理念貫穿到每一個細節。
楊俊告訴記者,將植表土重新鋪設到部分需要綠化的地方,是實現迅速復綠最有效的方式。為此,項目將耕植土和腐殖土等表土加以保護、臨時堆放,計劃全部用于取棄土場及臨時工程用地的復耕復綠。同時,在施工前將紅線范圍內有價值的樹木移植到培育基地或者場站空地中,待景觀綠化時再移栽到路側、互通等地,既能部分還原生態景觀,還可降低綠化成本。
接下來,項目邊坡防護還將采用植生袋技術代替傳統的混凝土拱形或菱形護坡方式,將填充了按設計比例混合并攪拌均勻的土壤、肥料、保水劑、種子的植生袋,在坡面呈“品”字形分層堆碼,表層再覆蓋無紡布,在短期內形成高覆蓋度的綠植,從而對邊坡形成覆蓋綠化和有效防護,該方法成本低廉、施工快捷、維護容易、便于推廣。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正值春光爛漫時節,沿線而行,處處是景、步步入畫,樂資銅項目全體建設者正以實干的精神、擔當的態度,將一條玉帶輕放于群山環繞、漫江碧透的山水間,讓人充分領略到現代工程與自然山水的完美交融。
項目名片
樂資銅高速由銅資、資樂兩個項目組成,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2019—2035年)》9條橫線中的銅梁經樂山至滎經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途經資陽、內江、眉山、樂山,全長198.1公里,是東向出川至重慶、西向經雅安進藏的一條高速大通道。
樂資銅高速建成后,將促進四川加速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布局,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發展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發展態勢。同時,將串聯川西生態經濟區、川南經濟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落地,加強城市群間的路網連接,并對拉動沿線地區產業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及整合沿線旅游資源、推進新型旅游產業布局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